12月11日,2016’中国能源智库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出席开幕式。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新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智库网协办,中能智库承办。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国土部、环保部,中央和地方能源企业,地方发改委、能源局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各类能源智库等单位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吴云认为,我国能源发展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煤炭消费比重偏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生态环保问题。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生态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约4700万吨,居世界第1位;其中,SO2排放量接近美国、欧盟的4倍,NOX排放量为美国、欧盟的2倍左右。 第三、碳排放问题。我国CO2排放总量居世界第1位,与欧美排放总和相当,占全球的1/4,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以上。 第四、“三弃”问题。我国风电、光伏快速发展的同时,“三北”地区弃风问题突出;个别省份也开始出现弃光;四川、云南两省丰水季节水电大量富余,弃水问题严重。 吴云表示,我国需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电力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促进各类电源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战略目标,促进能源转型升级。电能占我国终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0%,所以,电力结构调整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过程中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与德国相当,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未来仍有较大提高空间。转化成电能进行利用是实现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提高天然消费比重的重要途径,加快电力结构调整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简单来说,现在非电力能源都是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都是电力能源。 对于“十三五”及中长期电力结构调整思路,吴云认为有四个方面: 第一、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发电。 对于常规水电,预2020年和2030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分别达到3.35亿千瓦和4.5亿千瓦,开发程度分别达到50%和68%。至2030年,我国水电累计新增约1.7亿千瓦,其中1.1亿千瓦位于西南地区云南、四川和西藏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怒江五江干流。 对于风电,预计2020年和2030年全国风电装机分别达到2.1亿千瓦和3.0亿千瓦。目前,我国风电发展整体思路为:调整风电布局,集中式开发与分散式开发并举;采取火电灵活性改造、优化调度运行、合理弃风等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措施;结合煤电通道,联合外送消纳。 对于太阳能发电,预计2020年和2030年0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1亿千瓦(含1000万千瓦光热)和3.0亿千瓦(含3000万千瓦光热)。太阳能发电发展应结合分散式开发布局,立足就地消纳。 第二、积极推进气电与核电建设,助力两个替代。 对于气电,结合资源、管网、环境、价格等因素,适度发展大型天然气0峰电站,因地制宜发展冷热电多联供天然气分布式电站。 关于核电,优先在沿海地区布局核电,初步形成东部沿海核电带,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开发时机。 第三、加快调峰电源建设,促进新能源消纳。 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布局抽水蓄能电站。 气电是优质的调峰0源,通过发展调峰气电可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应大力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重点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通过能源就地平衡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促进能源转型。 应大力推进智慧能源相关领域的研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提高系统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第四、清洁高效发展煤电,保证电力供应安全。 吴云指出,煤电是最清洁、最高效的煤炭利用方式,依然是我国的主力电源。煤电开发要坚持高效、清洁,大力推进高参数、大容量清洁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未来,我国应着力提高电煤比例,借助煤炭消费结构调整改善全社会煤炭利用方式,提高全社会煤炭利用效率,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促进能源转型升级,优先考虑水、核、风、光参与电量平衡;为保证电力供应安全,煤电将逐步由原来的主力电源转变为基础电源,成为电力系统的托底电源。通过电力结构调整,2020年和2030年全国煤电装机比重将由2015年的61%分别下降至56%和46%。